">
食品添加劑強調使用的量和范圍,這也是考慮到人體健康,考慮到安全。專家說:“我們日常使用的醬油和醋,要考慮整個人群的消費量,根據這個量和頻率來制定最大使用量,這樣人們在食用的時候就不會造成安全問題,這是經過科學評估的。”據了解,不僅是我國,其他國家也在進行評估。每一種添加劑都會制定它的安全評價指標,比如說GB2760-2011和ADI(acceptabledailyintake,即每日容許攝入量),這些都是有科學的依據。“不是說大家認為只要食用了添加劑,就會對人體的臟器、中樞神經造成影響,一說到添加劑就說不健康。”專家表示,“添加劑應該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合法使用絕對沒有問題。但是違法的、大量地使用就容易引起質變,所以大劑量的添加我們是不提倡也不允許的。”
專家認為,對于量的規定,要考慮到人體可以代謝和排出體外。以苯甲酸鈉威力,它可以形成馬尿酸等可以排出體外,但是大劑量地攝入就不適當了。對于嬰兒也是這樣,肝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也不能攝食苯甲酸鈉。專家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有些防腐劑,假設有20種食物都允許使用這一種防腐劑,而恰恰這20種食物都按劑量加了這個防腐劑,然后恰恰這一天正好吃的是這20種食物,而且劑量非常大,那么確實可能存在這一天我防腐劑總量超標了。”胡小松進一步指出,超標的劑量與危害的劑量最少有100~1000倍的距離。“這個安全值,這個量與可能開始產生的危害量的攝入最少有100倍的安全系數,有的指標是到1000倍,有的要到10000倍。”所以超標距離有危害的可能那個量,至少要100倍。“我們消費者如果看到一些政府部門監測到說這個蔬菜里面農藥殘留超標了,一樣的道理,它的超標量與危害量最少也有100倍以上的距離。這個危害是可能開始產生的危害,而不是一定產生的危害。”